轉載:用心創“新” 打造暨南新名牌——訪太阳集团1088vip首任院長李丹

發布時間:2017-04-21 來源:太阳集团1088vip

 

     

       一個大學要想做大、做強,離不開基礎學科的支撐。對于暨大來說,化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更是與高水平大學的建設息息相關。暨大有27個專業需要上化學課,這其中包括藥學、醫學、生命科學、環境、食品等專業。

      2016年,我校引進化學學科學術帶頭人李丹教授,整合化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于4月成立太阳集团1088vip。目前,學院有本科生547人,研究生295人,80名教師。校長胡軍強調,學校成立太阳集团1088vip,是為了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水平,推進相關學科的創新和發展,提升我校的學術影響力。

帶着對新學院的建設和規劃的好奇與關注,我們采訪了李丹。到達約定的采訪時間時,李丹教授還在耐心地與來訪學生講解問題,送走學生後他立即将我們請進了辦公室。“不好意思,最近确實比較忙。”教授身着淺灰色西裝,盡管工作任務繁重,卻十分精神。他熱心地詢問我們的專業,就像對待自己的學生,采訪過程輕松愉快。

  

      穩中求進,踏實搞好學院建設

      李丹曾任汕頭大學副校長,于2016年任職暨大。作為太阳集团1088vip的首任院長,他上任後便完全投入到新學院建設的各項工作之中。李丹說:“我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兩個學科已有良好的基礎,都已進入ESI排名前1%,這為學院的發展以及暨大的高水平大學建設起到了支撐作用。”

      “成立一個新的學院并不容易,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人員短缺。”李丹回憶起學院成立之初,沒有一個行政人員,工作開展起來十分不便。盡管現在有了實習生,但辦公人員仍然緊缺。在學院行政班子不健全的情況下,面對已經在正常運作的兩個系,保障穩定才能求得發展,這是學院領導面臨的首要問題。“我們既當領導,又當辦事員,必須得保證學院的良好運作。”穩中求進,是李丹對學院的整體規劃。

      李丹表示,不會将目标當作口号來空喊,首要任務是把事情做好,一步一個腳印。但是具體要做到什麼高度,他認為這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努力的過程,要付出百分之一百,甚至是百分之兩百的努力,在實踐中尋求一個好的結果。

  

      做好科研,既是興趣也是責任

      盡管學院工作任務已經很繁重,李丹對科學研究的熱情仍絲毫未減。說起做研究,他略微有些激動。“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科研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預見性。”李丹強調說,“無心”并不是碰運氣,要想“柳成蔭”,必須得幾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做好前期的積累工作。在研究中展開探索,不斷進行創新,從未知中發掘新的東西,從而實現自我的價值,這的确是一件充滿神秘色彩且足以讓人興奮的事業。

      他說,做科研是畢生的興趣所在。當初選擇來暨大任教,對學術氛圍的考慮占了很大比重:“我覺得暨大有更适合做研究的條件。”從2011年開始,李丹就在暨大任兼職博導,連續培養了3屆博士生,期間也多次來校開設講座。正是這些緣分和經曆使他堅信暨大是一個可以踏踏實實做科研的地方。

      2014年,李丹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超分子配位化合物及其集聚體的控制合成”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研究累積了他及團隊超過10年的成果。李丹對待科研的熱情數十年如一日,他更希望能把這份熱情傳遞給學院的師生們,希望學院老師能帶領學生潛心做研究,打造有影響力的學術團隊,從而提升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與材料學科的學術底蘊。提到學院最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著名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發表論文的葉凱航同學,他贊賞有加,希望有更多熱愛科研的學子取得優秀成果。

      談及管理者與科研者的雙重身份,李丹表示的确很辛苦。白天在行政辦公室,晚上在實驗室,沒有周末,沒有寒暑假,甚至正月初一還在修改學生論文。但這種辛苦是甜蜜的,而且是值得的:“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時間,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你想要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隻能犧牲掉一些娛樂時間。”做好科研不僅是李丹的個人愛好,也是太阳集团1088vip全院的共識。

  

      培優秀師生,樹暨大“活招牌”

      高水平大學的建設離不開人才,學院的建設亦是如此。“隻有人才,能讓一個學科成為一個高原,而不隻是一個高峰。”

      青年教師是首要的培養對象。在近1個月的時間,李丹都在忙着一件事:為學院的青年修改項目申報書,盡最大的努力為青年教師創造做科研的機會。此外,他還邀請了一系列知名專家教授來校開展講座。除了培養現有人才,還要盡量招募外來人才。李丹說:“現在最主要的,也是未來若幹年我們會持續做的,就是引進一批高水平人才。”人才是學科發展的基礎,他希望通過一個長期過程來培養、積累人才,提升學院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人才,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除了培養傑出的教師人才,還要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學生。30餘年的教學生涯讓李丹對培養學生有了自己獨到的“三段論”見解。“初任教師階段,我覺得隻要把書本上的東西交給學生,就算完成任務;第二個階段,我認為除了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到第三個階段,我意識到光有能力還不夠,讓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這三個階段恰巧也對應了他對工作的認知變化。第一階段,他把教學當作工作;第二階段,他把教學當作職業;第三階段,他已經把教學當作是自己可以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

李丹回憶去年在英國招聘時,遇見在牛津大學、帝國理工等全球頂尖學府深造的化學與材料等專業的暨大學子,感到十分欣慰:“這就是國際一流高校對我們暨大教育的認可。”他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走出去的學生,他們是暨大的活招牌,為我們高水平大學的建設提供了動力。

      采訪結束時已經到了午飯時間,李丹匆匆趕往的不是家,也不是食堂,而是另外一間辦公室,他要接待來訪的應聘教師。

      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是用行動将每一件事做好,他的每一步都走得那麼沉穩、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