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0日,太阳集团1088vip于富力教學樓A218舉行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會,鼓勵全體研究生在學術上要秉承誠信品質,樹立優良學風。學院黨委書記邵桂珍、化學系黨總支書記查海燕、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黨總支書記容建華,以及學院研究生輔導員、全體研究生參會,會議由黨委書記邵桂珍主持并宣講。

會議正式開始
會上,邵桂珍書記主要從學術誠信的必要性、學術不端典型案例、學術規範指南介紹、以及相關文件與高校制度四個方面的内容進行宣講。
首先,邵桂珍強調:“學術誠信是學術創新的基石,學術不端行為是對學術誠信的嚴重背離和對學風的重大傷害。”無論是國内還是國外,對于學術不端行為都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邵桂珍列舉了國内外四個典型案例,希望所有師生均能引以為戒,包括于豔茹論文抄襲案、“長江學者”李連生抄襲案、韓國“克隆之父”黃禹錫學術成果僞造案和舍恩研究數據造假案。
接着,邵書記重點介紹了學術規範指南,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科技工作者應遵守的學術規範、學術規範中的相關規定、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學術不端行為的因素分析、學術不端行為案例剖析等六個方面。她從學術創作發表的整體流程——學術查新、項目的申請實施、引文注釋和參考文獻的使用、學術成果的發表與後續工作、學術評價和批評依次提出了具體的學術規範,強調了學術規範的五大基本準則:“遵紀守法,弘揚科學精神;嚴謹治學,反對浮躁;作風公開、公正,開展公平競争;互相尊重,發揚學術民主;以身作則,恪守學術規範。”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邵桂珍辯證地向師生們分析了“抄襲和剽竊”、“僞造和篡改”、“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三組概念,希望大家準确理解這些概念從而避免學術不端行為。關于造成學術不端行為的社會因素,邵桂珍認為有以下幾點:社會風氣、科研管理制度、學術評價體系、學術競争機制、社會經濟因素、學術規範制度、學術監督和懲處機制、以及教育和引導不足。而個人因素則有科研誠信意識淡薄、激烈競争中的壓力、急功近利的價值觀念、科研能力不足、焦慮心理等。

最後,邵桂珍介紹了關于學術不端行為的相關文件與高校制度。主要有2011年教育部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2015年中國科協、教育部等聯合頒布的《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和2016年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三個文件,并以吉林大學的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具體制度為例,告誡大家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機制之嚴厲,從而希望大家能嚴于律己,注重學術誠信。
在宣講會的結尾,邵桂珍強調:“高校科研誠信在建設社會誠信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建立健全教育、治理和監督長效機制,所有師生都要加強學風建設和遵守學術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