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廣州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大會頒發了201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太阳集团app首页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一等獎2項、科技合作獎1人、二等獎3項;作為參與單位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其中,我院陳填烽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成果“金屬藥物的功能設計與腫瘤診療應用”榮獲201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暨大為唯一完成單位),是我校今年度唯一獲得的自然科學獎獎項。孟建新老師參與完成的成果“長餘輝發光材料新體系的研發、納米化、表面修飾和應用”獲2018 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二等獎(暨大為第二完成單位)。
獲獎項目“金屬藥物的功能設計與腫瘤診療應用”屬于無機化學學科,是生物無機化學研究的國際前沿課題。基于腫瘤的化學特性進行金屬配合物的功能設計,有望解決腫瘤精準診斷與治療的瓶頸問題。本項目設計合成了近兩百個金屬配合物,系統地開展了化學結構、生物功能及作用機制研究,提出了靶向性金屬配合物構建的新策略和新方法,深化了對結構-機理-靶點關聯性規律的認識,為開發新型金屬配合物及其功能化應用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及新的思路。研究成果發表在Adv. Func. Mater.、Biomaterials、Chem. Comm.、Angew. Chem. Int. Edit.、Inorg. Chem.等主流刊物。其中,SCI收錄研究論文30篇,SCI總他引726次;8篇論文被本領域Adv. Funct. Mater.和 Dalton Trans.等重要雜志當做封面文章發表;申請發明專利1項;相關學術成果被Materials Views等國内外學術平台報道;在國内外學術會議做邀請報告100餘次,影響廣泛。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通過産學研合作極大的推動了金屬配合物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
獲獎項目“長餘輝發光材料新體系的研發、納米化、表面修飾和應用”涉及的産品為長餘輝發光材料,主要應用在農業領域中的大棚用薄料母粒及其薄膜、發光油墨、PTU 發光母粒及其管材産品、LED 用熒光粉等。該項目已獲得7 件中國發明專利授權、已發表的5 篇代表性論文報道了系列長餘輝發光材料的設計、制備、納米化及表面修飾、轉光母粒及薄膜制備的相關技術,技術指标處于國内外領先水平。基于本項目研究的産品作為農用轉光劑加入大棚農膜母粒中,使用時可針對性地實現太陽光譜的轉換,LLDPE 轉光農膜為例,在1%摻雜濃度下,物理機械性能達到國家GB4455-94 标準,經試驗證明蔬菜作物增産10%~20%。作為水性長餘輝塗料時其發光持久性、附着力、表幹時間、耐水性等性能均改善明顯。作為LED 照明熒光粉使用時,可實現光色的調控、降低頻閃等效果。近三年,為企業增加利潤1000 餘萬元。
(學院辦公室陳淑敏)
